10月29日,美国青年交流团一行18人来校访问。湖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湖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相关处室,武汉市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处、十堰九色鹿水生态推广中心,湖北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历史文化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负责人对美国青年代表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她简要介绍了湖北大学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师资力量以及国际合作情况,指出学校始终秉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推进与世界各国高校的交流合作。希望双方以此次交流活动为契机,增进了解、深化友谊,让中美青年在思想碰撞与文化互鉴中共同成长,携手开创两国青年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美国腹地中国协会执行主任范敏女士对湖北大学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美国腹地协会高度重视推动中美在文化、教育和经贸领域的交流合作,期待今后能与湖北大学及更多中国高校在师生互访、科研合作和青年交流等方面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共同为中美关系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十堰九色鹿水生态推广中心青年代表吴勇围绕九色鹿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了十堰汉水青年引导青少年儿童践行“守水护水节水”理念的生动实践。

美国亚拉巴马州青年代表戴维斯·帕克(Davis Parker)在交流会上发言,分享了自己对中美青年交流与文化互鉴的思考。他表示,这是自己首次来到中国,此次交流让他深切感受到湖北大学师生的热情与友好,也对中国的文化与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指出青年人应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视野和真诚的交流,共同推动世界的理解与合作。他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能够与中国青年建立长久的友谊,也期待未来有更多青年携手合作,在学习与沟通中不断增进理解,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文化学院郑晓云教授作题为《长江水文化:理解中华文明与可持续未来之路》的学术汇报。他从历史、文化与生态多个维度,深入阐释了长江水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他强调,研究和传承长江流域的水文化,对于理解中国的历史演进、生态理念以及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具有深远意义。

在交流环节中,美方交流团成员卢可欣(Kristen Looney)作了题为《Rural Development》的主题汇报。她结合自身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经验,分享了对乡村发展的理解与思考。她在发言中提到,美国的部分乡村地区在教育普及、基础设施建设及青年创业等方面的经验,或可为中美两国在乡村振兴领域的交流提供借鉴。她认为,中美青年应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通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乡村的创新与活力注入新的动力。

美方交流团成员朱梦曳(Menye Zhu)作了题为《Climate Change Related Work, Methane Reduction Effort》的主题汇报。她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与挑战,重点介绍了甲烷减排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自身在相关科研与社会项目中的实践经验,分享了美国在清洁能源转型、农业减排和废弃物管理等领域的做法与成效。她表示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更需要青年一代以全球视野和协作精神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绿色转型与可持续未来。

在青年交流环节中,湖北大学张瑾秋、赵嘉怡、赵冰、章华丽、冷心烨等同学积极参与了“水体管理及环境管理经验分享”“中美水坝发展史”两个主题的讨论。几位同学从水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环境治理体系等角度出发,分享了中国在流域综合治理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他们表示,通过此次对话,不仅拓宽了视野,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跨国合作在应对环境挑战、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此次讨论成为中美青年携手探索生态文明与可持续未来的重要契机。

据悉,美国青年代表团系长江—密西西比河流域对话会活动美方参会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嘉宾包括明尼苏达州罗彻斯特市市长金伯莉·诺顿(Kimberly Norton),密西西比州参议员、州参议院州际与联邦合作委员会主席希尔曼·弗雷泽(Hillman Frazier),威斯康星州拉克罗斯市市长肖德尔·华盛顿-斯皮维(Shaundel Washington-Spivey),以及美国腹地协会执行主任范敏(Min Fan)等。
代表团此次访华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长江—密西西比河流域对话机制作用,以“江河对话谱华章 流域合作赢未来”为主题,围绕航运物流、文化旅游、友城交往、教育和青少年等领域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
(撰稿人:王俊霖 审稿人:蔡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