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English
推荐新闻

综合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品诗韵 话诗情

湖北大学—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日专题讲座“云”赏中国古典诗歌美学

作者:撰稿人瞿可欣 衡奕   编辑:黄学平    来源: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  发布时间:2025-04-21

当地时间4月16日晚,湖北大学-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举行了一场线上专题讲座,庆祝即将到来的“国际中文日”。本次讲座主题为《言外之意——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含蓄与美学》,由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的孔院中文教师衡奕用葡萄牙语主讲,吸引了600余名中葡双语观众在线观看并积极参与讨论。

衡奕从中国诗歌的源流谈起,从诗歌的历史源流、语言特性、美学思想与哲学基础出发,探讨了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表达机制和在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她强调,中国诗歌注重言之不尽、意在言外,这种“含蓄之美”不仅体现在语言中,也贯穿于中国园林、绘画等传统艺术形式之中,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与文化气质。

讲座还强调了汉语的语法弹性为诗歌提供了极大的表达自由,造就了古典诗歌的深远意蕴与意境。在讲座中,衡教授生动地引用了李白、王维等诗人的作品,结合文学理论与语法分析,深入浅出地展现了拥有悠久传统的中国古典诗歌为何能在当今的时代仍保有强烈的生命力与现实影响力。

在本场讲座临近尾声时,还特别设置了互动环节,观众展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与学术兴趣,现场讨论气氛活跃。提问内容涉及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语言特性、以及“留白”与“言外之意”等美学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方式。观众不仅关注理论层面的探讨,更对诗句中的细节表达提出了富有思辨性的疑问。例如,有听众就“白石”一词是否可解读为“雪覆石上”提出问题,或针对“秋”在特定语境中为何不被视为“衰老”意象发起讨论。这些具体的问题激发了现场一系列深入而精彩的互动。

此外,也有观众将讨论延伸至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宏观历史维度,提出了如“古代是否有女性诗人”“诗歌创作与民族文化的关联”“诗歌形式的历史演变”等问题。主讲人就此进行了细致回应,不仅结合中国古代史实进行阐述,还进一步介绍了中华多民族文化在诗歌传统中交融互鉴的丰富背景。在回答中,主讲人引入了李白、杜甫、李清照等代表性诗人的实例,帮助听众更直观地理解诗歌风格、音律体系及其背后的文化语境。

整场讲座不仅呈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深厚底蕴,也通过互动交流搭建了中西文化之间的理解桥梁。讲座在学术性与亲和力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为“国际中文日”注入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审稿人:蔡蕾)

 

    版权所有©湖北大学 2019 湖北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